上一页媒体报道首页


《广州日报》广药大附一院全力打造有温度高水平医院(点击查看原文)

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的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下称广药大附一院) 迎来了70岁的生日。


1950年从一所铁路诊所起步,后迁至东山口,这家曾以高分通过广东省首批评定的老牌三甲医院,经过70年的发展积淀,已从昔日的铁路行业医院,脱胎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

在国家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广东省建设卫生强省,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药科大学的背景下,广药大附一院抢抓机遇,明确了依托广东药科大学的优势平台,以中西医结合学科为龙头,重点打造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临床药学和高水平临床学科群,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的发展战略。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广药大附一院已稳步驶上发展“快车道”。广药大附一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齐心合力打造一所有温度的高水平医院。

【威水史】

七十载救死扶伤  传承积淀筑底蕴

1950年,一所铁路诊所在广州光孝路一栋西式3层洋楼诞生。1953年,为满足铁路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需要,在农林下路现院址处兴建起广州铁路分局医院。在此后的70年里,这家医院几经转制、更名,筚路蓝缕,不断发展壮大。

据广药大附一院党委书记何兴祥介绍,医院2004年从铁路行业医院转制成为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后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医院始终以救死扶伤为使命担当,守护人民健康——

转制前:广东省首批三甲医院实力强

——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医院成为粤、湘、琼三省十多家铁路医院的转诊中心。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医院名医云集、人才济济,陈为雄主任是广州市放射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骨外科的刘小朴主任、肝胆外科的马世集主任、放免检验的贾新华主任、精神科的施梦娟主任、心血管内科的张佩芬主任、检验科的孙淑琴主任、肿瘤科的商谊主任、药学部的余子培主任……他们一个个都是当时广州医学界专业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不但有名医“坐镇”,医院还引进了大批先进设备——有广州市第一台、全国第三台西门子高能量双光子直线加速器以及外震波碎石机,还有体外循环机、全套内窥镜系列和电子胃肠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引进了广州市第一台高能双光子直线加速器开展肿瘤放射治疗,诊疗装备当时在广东省、广州市处于领先水平。

有人才、有技术,辅以先进设备,医院救死扶伤实力大大增强,先后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畸形矫正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肾移植、心脏介入放射治疗、心脏起搏器安装、大肝癌手术治疗、种植牙、伽马刀治疗、CT与ECE检查、医学整形、美容手术、烧伤治疗、假肢安装、心理咨询、放射免疫检测等诊疗服务,并设有综合ICU和CCU监护病房,还曾因成功实施全国第一例103岁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蜚声海内外。

1993年,医院以高分通过广东省首批三甲医院评定,还先后被评为铁道部十佳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全国全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铁路医院优秀院长单位等。肝胆外科、骨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则成为当年的铁道部重点专科。

转制后: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2004年,医院正式移交广东药学院管理,转制成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2008年,附属第一医院与临床医学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关心重视下,在广药大附一人的共同努力下,医院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该院现有开放床位1000张,39个学科、专科,3个系(部)、18个教研室。其中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2个,省级“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1个,其他重点专科8个。

经过70年的传承和发展,医院先后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制试点医疗机构”“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广东)”、广东省第一家“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协作中心”、首批国家级基本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和消化道肿瘤早筛及早诊早治项目协作中心,广东省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广东省唯一“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治疗研究基地”,广东省红十字会首家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基地和省红十字会“救心行动”指定合作医院,广东省药学会粤港澳I期&BE(一致性评价)临床研究联合平台成员单位,成立了全国首家慢阻肺康复中心。

作为广东药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该院每年承担近千名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现有本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个,设有省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大跨越】

差异化发展凸显特色  医教研协同发展创新高

70岁,对一个人来说已是古稀之年,对广药大附一院而言,却正值壮年——历经岁月沧桑,几十年的传承积淀给了它足够的“底气”,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风华正茂。

“作为医院职工,个人的成长一定是跟医院的成长绑定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广药大附一院院长张威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就进入“铁路医院”,近三十年的岁月都跟这家医院“绑”在一起。他见证过转制前的医院,曾一度名医云集、技术设备领先、以高分获评广东首批三甲医院的“高光时刻”,也亲历过医院转制后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日子。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融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广东省建设卫生强省、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药科大学”的宏图中?广药大附一人抢抓机遇,积极作为,选择差异化战略,医教研“三位一体” 协同发展、齐头并进,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打造代谢病诊疗高地

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科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以广东药科大学校长、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郭姣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科正向高峰学科迈进。她带领的研究团队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脂代谢病临床诊疗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依托广东药科大学全国首个、广东唯一的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研究中心平台,广药大附一院成立临床研究部,含多学科综合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等,专家团队以郭姣教授为首席专家,覆盖13个代谢病相关学科,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病人只需要挂一次号,就能接受多个学科的专家会诊,节省了辗转多个专科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改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

发挥临床药学优势,搭建产学研转化平台

临床药学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开拓者和奠基人周宏灏院士是医院的双聘院士、临床药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19年,医院成立“临床精准用药研究中心”,周院士担任名誉主任,全面推动临床精准用药新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展。

医院充分发挥临床药学在临床药物尤其是中医药的研发、生产、使用、评价、指导的优势,做到“研好药”“制好药”“管好药”“用好药”。以新药创制为依托,开发特色院内制剂,制剂配送至近160家医疗机构,覆盖全省18个地级市,让更多患者享用到价廉物美、疗效确切的传统制剂。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筹建“制剂中心”及“新药新制剂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发挥临床药学重点学科、专科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特色鲜明的诊疗中心

医院整合医疗优势资源,在微创化、精准化等方向下功夫,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力求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疾病治疗中心。

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专业学科,形成脑病中心,通过搭建转化医学平台、促进人员流动与培训、加强前沿技术合作等有力举措,推动了疑难危重罕见脑病与多发脑病的临床诊疗,促进了脑病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

整合消化内科、健康管理部、临床营养科等,成立微生态诊疗中心,至今完成洗涤菌群移植近4000人次,获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签约合作项目“粤港澳临床微生态与疾病防治平台”。

整合心血管内科和心胸外科,形成心血管病中心;整合普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形成甲状腺疾病综合治疗中心;整合肿瘤放疗、化疗技术,组建肿瘤中心;整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成立重症医疗培训基地,打造重症医疗实战型培训平台。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科,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近年来,医院整体发展提速,业务量、手术量均有20%增长,疑难危重占比等各项医疗指标持续向好,在全国三级医院DRGs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医院在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先后成功开展了寰枢椎脱位合并脊髓空洞症手术、岩斜区巨大侵袭性脑膜瘤切除术、左心耳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腔镜下巨大肝癌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受到业内的肯定,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教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广药大附一院坚持“以本为本”的创新培养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强调“重人文、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军地合作、共建校外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构建有“医味”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培养了大批创新应用型医学人才。

学院还成立了“教师成长中心”,为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给教师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教学服务。

教学相长,通过不断地探索,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获评广东省高等院校实验示范中心、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二家通过临床专业认证的高等医药院校,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6年获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新增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等3个专业;2019年获批临床医学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通过了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现场评估检查。

如今,临床医学专业3+2办学已取得初步成效,获得省级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省级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2014至2020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1%以上,考研升学率高达46%。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成果喜人

2016年,中西医结合学科成为广东省教育厅攀峰重点学科,2018、2019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西医结合学科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前5%。2017年,临床医学学科跨入全球ESI排名前1%行列, 2018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现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市厅级平台2个。

近年来,共获得横纵向科研项目463项,总经费10598.4万元。发表文章1394篇,其中SCI论文201篇;共获得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共获得各级成果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他省市级成果奖4项。

医院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余项,举办国际性、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等学术讲座百余场,邀请了多位院士和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促进了专业学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双提升。

【守初心】

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  打造有高度有温度医院

“在党建引领下,作为公立医院的一员,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据广药大附一院党委书记何兴祥介绍,医院积极促进党建与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密切融合,同频共振。
“一个支部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支部书记就是一只领头雁,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院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要起到这“三个一”的作用,凝心聚力,奋发向上,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院,以行动担当展现公立医院应有的“温度”。

党建引领 组建突击队积极抗“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迅速成立了以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启动紧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修订制度流程,完善防控举措,设立了医院门卫、门急诊、住院病区三道抗“疫”防线,保障医护及患者安全。

医院还以创建党员先锋岗和战“疫”突击队为契机,强化先锋意识。自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院党委迅速组建了由260多人组成的战“疫”突击队,投身院内急诊、发热门诊、负压救护车、医院大门出入口等关键岗位,积极开展导医导诊、健康宣教、咽拭子采样、确诊病人转运、医院来访人员体温检测与流行病学史筛查等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战“疫”紧要关头,医院还派出两支医疗队共15人驰援湖北。医疗队迎难而上、忘我工作,在抗疫前线表现优异,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其中,赴湖北武汉医疗队所在的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医院赴湖北医疗队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疗队成员谭杰、贺爱辉、黄潇红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谭杰还先后获评“广州好人”“广东好人”。

创新开展“智慧护理”

在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医院还结合“互联网+”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率先采用“促规范、保安全、提效率”的“广药智慧护理”工作模式,借助无线传输功能,实现输液全过程智能化监控,全线推广多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完善检验标本闭环管理及静脉输液闭环管理等,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可。2017年原广东省卫计委联合十多家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做了专题报道,来自全国各省市卫计系统130多名骨干前来参观学习,医院也获批为“广东省智慧护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优化就医服务流程

为了更加便民惠民,充分体现以病友为中心的理念,医院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门诊精准预约,建立“诊间支付微信平台”和“信用就医”,实现检验结果微信(短信)推送,实行入院收费、登记、医保公医 “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康小助手APP进行在线健康宣教,优化病房和门诊设施布局,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并实施“先救治后付费”,开展周末门诊和健康讲座,并结合各种主题活动与纪念日,定期组织专家义诊,提高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和水平。病人满意度从2014年的88.9%上升到2020年的98.3%。

启用即时评价化解“不满意”

近年来,医院还推出全省首个“病人满意度实时评价干预系统”,在门诊所有窗口和出入院窗口设立“即时满意度评价器”,通过联网实时显示来自窗口的“不满意”情况,客服人员迅速到位,及时了解、沟通、解决,尽力做到让病人留下“不满意”,全面提升病人满意度。此项措施在广东省政府行风评议活动中获得赞扬并作为经验写入总结报告,并在广东省“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管理”擂台赛中荣获“五大最具价值案例奖”。2016年,在全省130家公立医院进行的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广药大附一院的得分在广州名列第一。

精准医疗扶贫,创立“广药大模式”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早在2014年7月,广药大附一院就开始了精准扶贫的探索,创新性帮扶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创立“省-县-镇”紧密结合型医联体模式——“广药大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连南县人民医院在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均得到快速提升,其业务量和效益翻两番,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2015年,连南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被原国家卫计委列入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第一批名单,获批县镇医联体建设补助省级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广药大模式”获得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2017年底原国家卫计委在广州召开广东医改工作成果媒体沟通会,予以高度评价。

2020年,广药大附一院发起成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医联体建设专业委员会,由来自省内省、市、县(镇)各级的81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广药大附一院院长张威当选为专委会主委。专委会将致力于搭建医联体合作平台,探索医联体建设方法,落实国家医联体建设政策,加强广东省省级医院对基层医院帮扶,寻求建立良好的区域性医联体模式。

“我们将骨干派下去,既帮扶、服务了基层,也锻炼了医院自己的队伍。”张威希望继续发挥“广药大模式”的标杆示范作用,扩大合作单位,积极推进、强化医联体建设,采取建设与帮扶相结合,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为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出有益探索。

多年来,医院还选派了多名技术骨干挂职支援西藏、新疆等地,为当地的医疗卫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为人民群众送福祉

开展早期胃癌筛查,普及健康知识。自2015年起,独家承担原广东省卫计委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知识巡回宣传服务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走访调研全省100多个乡镇,免费为群众开展胃功能四项检查、胃镜检查、健康宣教等,累计时间近2800天、行程30000多公里,该项目获评原省卫计委全省“十佳”宣教创新项目;“阶梯式早期胃癌筛查”项目被确定为第二批广东卫生计生适宜技术入库项目。

作为广东红十字会唯一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医院积极开展“救在身边”等应急救护培训活动,自2014年启动至今,团队共开展了急救培训近600场次,普及人数近30万人,并向社会输送了超过2万名应急救护志愿者,让更多群众提升应急救护意识,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救在身边”项目获评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同时,还积极举办“救心行动”“复明工程”等专项医疗救助行动,开展各类主题义诊活动,并为春运、横跨珠江、马拉松等提供医疗保障,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回首过去,70年历史已然定格,新的征途已经起步。广药大附一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齐心合力打造一所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



媒体报道 |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2/21

客服热线: 020-61339399
预约挂号电话: 020-61326127
急救电话: 020-61321923
体检中心: 020-61326827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