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记战役中的侦查尖兵-同心守沪的广药大附一检验人
2022/4/19
供稿/来源:    初审/编辑:    审核:     审核发布:
      春寒料峭的四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技第一支部三名检验人卢汉威、黄演婷和张涛随广东省援沪医疗队到达上海,支援上海的核酸检测。三人目前分别在徐汇区裕隆实验室、浦东新区华大气膜火眼实验室及虹口区中科润达实验室,同时被任命为各自核酸检测小组的质量控制组长。

      在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及N95口罩层层包裹之下,三名检验人员与团队的队友们面对大山一样的标本,同心协力,按照新冠核酸检测流程,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拆开样本袋-加样-核酸提取-加样(DNA)-上机。每日检测标本约1.5万管,其中有单采、混采(10:1及20:1)。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阳性标本。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携手努力下,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坚信上海的疫情一定会很快被控制。

      作为广药大附一院检验科的核酸检测、基层帮扶的青年骨干,卢汉威担任本次援沪三人小组组长。4月2日夜晚12点接到援沪的通知,如同5年前接到帮扶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通知一样,他淡定地说了一个字“好”后,便义无反顾地拉着行李向前奔赴。

      这次援沪十几天后,他说:“上海的疫情还是比较严峻,我们基本都是连轴转的夜班,每一个检验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每一份新冠核酸标本的结果尽快发出。我们每日下午到达实验室,清晨回到酒店,看到最多的是东方明珠上海最美丽的日出。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上海人民一定会战胜这一波新冠疫情。”

      作为一名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就率先冲锋在核酸检测一线、有着丰富临床分子检测经验的老党员、检验科PCR检测组长的黄演婷来说,外出支援只不过是换一个实验室检测而已。医院每次发出支援的通知,她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4月2日晚上12点,接到援沪通知时,她刚刚回到中山家中,这也是她好不容易从日常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抽出一个周末回老家陪伴双亲的时间。但她依然坚定地说“没问题,我马上回广州”。援沪几日后作为援沪感控小组一员的黄演婷说:“我们组对口支援的华大气膜火眼实验室检测量很大,平均每日达8万管标本。而且大批量标本送检时间集中在傍晚,所以基本都是在星光下赶路去实验室,在晨曦微明中走出实验室。工作虽累,但是一想到能够帮助到上海人民早日战胜疫情出力,便充满了力量。疫情不退,我们不走,勇夺胜利,安全回家。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疫情能够早日结束。”

      作为在广药大附一院检验科迅速成长起来的90后老党员、青年骨干,张涛一直默默用行动来诠释“低调务实”四个字。4月2日夜晚,当值夜班的张涛在12点接到了援沪的通知,他立刻在微信上面回复了一个字“好”。3日下夜班后,他便立即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开往机场的车,随广东援沪医疗队奔赴上海。

      在沪十几天,他说:“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方舱实验室内部供人员活动的空间都较为狭小,好在我们广东队的队员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手,很快就熟悉了流程并适应了环境,并且根据我们广东的经验优化了流程。”在生物安全柜里,张涛进行核酸提取时,需要一次次拿起采样管进行拧盖、加样,同样的动作每天重复上万次,一个班下来,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但是他说:“作为新冠病毒的扫雷人,能为上海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繁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并不觉得累。感受到了上海抗疫工作的严峻,相信我们和上海人民一起同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

版权所有 ©2005-2021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66318号 |